南洋商报报道,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将马来西亚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评级(IDR)从“A-”评级,下调至“BBB+”。 根据惠誉官网解释,这是因为迟迟未能结束的新冠疫情,削弱了马来西亚几个关键信用表现。 尽管当局针对疫情迅速采取对策,针对受影响的个体与企业推出重要的振兴措施,然而这波冲击对马来西亚经济仍相当显著,且加重了财政负担。 文告补充,在全球面临卫生危机之际,马来西亚负债相对高过邻国。 惠誉估计,马国债在今年会跃升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6%,显著高过“BBB”评级组别的52.7%均值,且是政府收入的4倍,比邻国均值高出3倍。“由于(政府)可能会削减赤字,且偿债成本较低,我们预计在疫情消退后,国债比重将大致保持稳定。” 虽然政府已确保救济措施的推行,包括2021财案成功闯关在内,但在今年3月政权易手后,政治动荡已然存在,影响了政策以及政府治理改善的前景。 同时,惠誉估计马来西亚今年经济将按年萎缩6.1%,明年则可从较低基础按年反弹增长6.7%, 国内大型基建项目会复苏,且制成品与大宗商品出口会不断恢复。不过,该预测仍充满变数,取决于近期疫情的进展;根据与疫苗生产商的协议,马来西亚政府预计明年能为30%的人口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