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5 分享到:
59.2K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促进国际安全和世界和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把安全问题纳入发展议题之中,并作为一件大事突出加以强调,体现了我们党对安全与发展二者关系认识的深化。构建大安全格局,要求我们既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进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第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云谲波诡的国际形势,既要做到临危不乱,又要把握机遇,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没有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就得不到保证。无论是政治、军事等传统安全问题,还是生物、科技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只要出现重大风险,就会对发展造成影响。
 

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只有国家整体实力增强了,才能有效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以此次疫情防控为例,在党中央、国务院统筹部署下,“世界工厂”开足马力,抗疫物资源源不断送往一线,打出了保障物资供给的组合拳,充分体现了发展对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
 

第二,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
 

新时代的国家安全工作,既要对内维护社会稳定,又要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相互促进;既不重复西方扩张的老路,也不重蹈“修昔底德陷阱”之类的悲剧,实现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的高度融合。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国家安全的不同领域、各种安全问题相互关联,必须建立健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要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尽早发现可能带来重大风险的隐患,并在其萌芽状态就予以处置。
 

同时,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发挥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作用,用好国家安全政策工具箱,维护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确保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
 

随着海外利益不断拓展,中国的安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更加紧密。要努力推动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两大领域,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当今世界,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任何一个领域的重大风险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耦合、演变、升级,并与其他风险相互叠加与共振,最终危及国家安全。
 

不同于传统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是复合的、动态的。应对这一挑战,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一大背景下,必须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动权,深入推进伟大斗争,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不断增强维护与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能力。
 

总之,越是前景光明,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做到居安思危。要筑起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乘风破浪、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