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主席指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强调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一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发展,为我们在新时代学史用史研史提供了基本遵循。
充分认识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大意义
党史观是人们对党史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关乎人们如何认识评价党的历史。树立正确党史观,对于引导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要求。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历史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最好的营养剂,强调既要学好用好党史,又要把党史搞清楚搞准确。早在1942年,毛泽东就提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号召要“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邓小平指出:“怎样研究党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党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强调“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进入新时代,习主席在反复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同时,明确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这一重大命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必须以正确党史观为指导,总结历史经验、认清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继往开来的事业,植根历史,面向未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需要内在的历史文化认同。作为对党史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党史观往往以“先验”的形式渗透于人们的认知过程,并以“内在”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党史的认知和评价。党史观正确,则会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保持对党的正确认识,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坚定“四个自信”;党史观错误,则会催生历史虚无主义滋长,对党形成错误的认识,削弱“四个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既需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引导人们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也需要通过树立正确党史观引导党员群众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观点。
维护我们党执政安全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党的历史不仅记载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励精图治、推进民族复兴的丰功伟绩,也赋予了我们党执政最为深厚的历史合法性。正因为如此,拿党史做文章也就成为别有用心的人企图否定党的领导的手段。习主席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如何认识研究评价党史,不只是理论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本身的是非曲直,更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安全。我们必须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继承革命文化,不断夯实党执政的历史文化根基。
深刻理解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基本要求
树立正确党史观,最重要的是要把习主席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及其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学史用史研史的全过程各方面,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坚持爱党爱国爱民的价值取向。我们党的历史既是一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一部领导人民不断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还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史中蕴含着党的初心使命、崇高理想、价值追求,不把握住这一点,就可能使党史学习浮于表面、难有收获。习主席深刻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习研究党史,既要着眼于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也要着眼于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及其实践中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民,进一步铸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主席在谈到如何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时深刻指出:“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学习研究党史,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不因个人情感而影响对历史的认知,不因外在干扰而影响对历史的评价。
坚持全面的历史的研究方法。历史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发生的,都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历史,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把研究对象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用联系的眼光来考察。毛泽东指出:“如何研究党史呢?根本的方法马、恩、列、斯已经讲过了,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习主席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