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25日,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局联合组织“文化旅游媒体行”采风活动,多家中央驻闽及省内主要媒体记者组团,走访武夷山、永定土楼、厦门鼓浪屿、莆田湄洲岛等风景名胜地,感受八闽旖旎风光及其文化底蕴。
回榕后,记者据此为读者制订了一份春节旅游攻略,以便大家走出家门,更好地品味八闽“清新”之风。
福建被誉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是最绿的省份。投入八闽青山大海的怀抱,畅享清新自然的呼吸体验,2013年省旅游局向“驴友”推荐了多条“清新”路线——
海韵之旅
与海的约会 探戈般销魂
行程:沿着“海的梦幻”厦门一路向北,或沿着“海的摇篮”福州一路向南,穿越“海的欢歌”漳州,“海的史诗”泉州,“海的信仰”莆田,“海的传奇”平潭,“海的光影”宁德,赶赴一场与海的约会,跳一曲海的探戈。
景点:“中国第一爱情湾”厦门五缘湾,“音乐之岛”鼓浪屿;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泉州锦绣庄;“妈祖故里”莆田湄洲岛;福州三坊七巷和“海军摇篮”马尾、鼓岭度假村;平潭石头村落;霞浦海上渔村
世遗之旅
世遗三金牌 个个底蕴深
行程:从厦门、福州或武夷山出发,与福建世遗“三剑客”武夷山、泰宁丹霞、福建土楼亲密接触。
景点:南靖田螺坑土楼群;泰宁丹霞和大金湖;武夷山九曲溪、天游峰、大红袍景区、下梅古村落;福州三坊七巷和马尾、鼓岭度假村;厦门“海上花园”鼓浪屿
山水之旅
纵情山水间 感受清新风
行程:武夷山—泰宁—屏南—周宁—福鼎—福州
景点:“山水完美结合之典范”武夷山;“离凡尘最远,和心灵最近”泰宁;“万千渔城奇观”三都澳;“人鱼同乐”周宁鲤鱼溪;“天下绝景”屏南白水洋;“海上仙都”福鼎太姥山;“一部中国近代史”福州三坊七巷和“海军摇篮”马尾、“鼓岭故事”;泉州清源山;连城冠豸山“生命之根”
茶香之旅
沏一壶好茶 燃一瓣心香
行程:漳州—南靖—泉州—安溪—武夷山
景点:漳州天福茶博院;泉州海交馆、泉州港;安溪铁观音产地;武夷山九曲溪、大红袍景区、“万里茶路起点”下梅古村落
舌尖之旅
品传统闽菜 让味蕾跳舞
行程:厦门—福州—沙县
景点:厦门鼓浪屿、南普陀寺、环岛路,品尝南普陀素菜和好清香闽南特色菜(土笋冻、海蛎煎、烧肉粽、韭菜盒等);福州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品尝传统闽菜佛跳墙及肉燕、鱼丸、海蛎饼等小吃;沙县,品尝最纯正的拌面、扁肉等小吃。
武夷山 读茶树上的世界史
在武夷山,格局天成的山石,漫山遍野的茶香,使人有“绿野仙踪”之感。置身于双世遗产地,无论是邂逅一场雨,或是品味一杯茶,都能让你拥有意外的发现和怦然心动的理由。
来到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武夷山,若只是看看6棵大红袍母树或是吃几个“天下第一蛋”就走,那只是走马观花,这里还有许多震撼人心、气势磅礴的历史故事等你品读。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远嫁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将武夷红茶带入英国王室,使得茶香风靡英国。为偷窃武夷茶的制作工艺,英国人还派间谍来到武夷山;在武夷山茶叶向俄罗斯传播过程中,诞生了一条伟大的茶叶贸易之路……
世界历史上与茶叶有关的故事有很多,这些都能在武夷山茶博物馆中找到。中国的对外贸易史,总与茶有关,而这些故事中,唱主角的往往就是武夷山。
鼓浪屿 听闺房传出的琴声
许多去过厦门鼓浪屿的人会抱怨,这里已经变得嘈杂、拥挤,在“钢琴之岛”听不清琴声了。这话也许不无道理,而从小姐闺房内传出的琴声,更不是谁都能有幸听得到的。
岛上有音乐学校,走在路上,偶遇到的本地孩子都背着一把琴。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内,这座博物馆是“国内仅有,世界一流”,专门展示世界各国名古钢琴的专业博物馆,是当地钢琴文化的缩影。馆内陈列了胡友义先生收藏的70多架古钢琴,都是从澳大利亚运回鼓浪屿的。
有一台1928年美国制造的“海那斯”名琴,是价值昂贵的全自动钢琴,用一卷卷打孔的古琴谱逼真地弹奏出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的作品。游览时,如能请工作人员奏上一段,就不虚此行了。导游告诉记者,这是放在富家小姐闺房内的琴,小姐不会弹琴,就放上古琴谱,脚踩踏板即可奏出琴声。
泉州锦绣庄 看祖宗玩的老把戏
那些被称为“非遗”、“活化石”的东西,原本只是老祖宗们用以消遣的把戏,今天却成了足以让我们向外人炫耀的“遗产”。泉州的锦绣庄民间艺术园,就把这些“非遗”、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集中起来,让游人在欣赏中对闽南文化窥一角而知全身。
来到锦绣庄,先听一段悠悠南音《非是阮》。南音以泉州话演唱,曲调典雅柔美,唱腔婉转悠扬,既有宫廷音乐气质,又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它是晋唐时期宫廷音乐传入福建后,与闽南文化融合发展而成的,保存着极其丰富的古代音乐文化遗韵。
听罢南音,再来一出轻松搞笑的提线木偶戏《小沙弥下山》,相传泉州提线木偶起源于汉代,艺人凭着双手操纵木偶身上的几十根线,演化出小沙弥各种活灵活现的动作姿态。
除了“非遗”表演,锦绣庄内还现场展示金苍绣、永春纸织画、泉州花灯等制作过程。正月里去锦绣庄,每天都能看到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戏等民俗文化表演。
永定土楼 忆客家人沧桑往事
在永定2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位于永定县高头乡的承启楼,是圈数、居住人口最多的土楼,被称为“土楼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
从建筑风格中,记者看出了客家人的一些生活习俗。土楼内,居住在同一屋顶下的几十户几百人同祖同宗同血缘同家族,过着共门户、共厅堂、共楼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层数相同、开间面积相等、无明显朝向差别、更无贵贱等级之分的均等居室,反映了客家人平等团结的精神;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也折射出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记者 锐吴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