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全面打造“软件”强港,启动高端航运服务。昨日,厦门港口管理局与上海航运交易所签约,正式开展厦门口岸航运市场规范协调和指数开发工作。其中,双方计划共同编制发布海峡两岸集装箱运价指数,计划明年年初发布,该指数将成为两岸航运市场的“晴雨表”。
厦门港是国家确定的大陆主要对台口岸,拥有十几年的“先行先试”航运经验,与台湾各港口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合作发展潜力、优势巨大。在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进程中,继续深化厦台港航合作,是历史赋予厦门港的发展命题。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昨日在厦介绍,目前,闽台间已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9条,10家班轮公司12艘船舶参与经营,年吞吐量超过70万标箱,约占两岸海上直航集装箱吞吐量的1/3;散杂货吞吐量达2200万吨;为两岸货运直航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开拓两岸航运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岸集装箱运价指数应运而生。在厦门方面的不断努力下,去年12月19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实施的公告》,正式批复建立两岸班轮运价备案制度,该制度自2013年3月1日起生效。该备案制度是两岸集装箱运价指数的重要依据。上海航运交易所作为指定的运价备案受理机构,制定运价备案操作指南,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也将与厦门航运交易所共同编制并发布两岸集装箱运价指数。
厦门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布后的两岸集装箱运价指数将成为两岸航运市场的“晴雨表”, 为船东和货商提供远期的运价参考,从而规避风险。而金融保险、保险经纪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品也将伴随着运价指数的发布陆续展开。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丰富航运要素,提升港口服务水平,全面服务航运经济发展。
【声音】
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 航运仍是 优质金融产品
海峡两岸集装箱运价指数,是一种金融衍生品,厦门港有这样的资源与优势开展这项业务。同时,这也是一次创新,一次先行先试。
张页,连续两年被《劳氏日报》评为“全球航运业最具影响力百人之一”,昨日,他再次受邀来厦开讲,谈理念、谈形势,还为航运金融“打气”。张页说,虽然世界航运业仍处于低谷,但“航运仍然是一个优质金融产品”。
“举个例子,现在1万多标箱的船舶,只需要20个船员,一个烟囱。要是换算成1万辆集卡跑在路上,是什么概念?”张页说,“环保、经济,这就是航运业的优质。”
世界贸易的九成在航运中实现,航运业的规模也给予金融产品“发展土壤”。张页以目前欧洲银行共有5000亿美元的航运业贷款为例,再引述国家4万亿投资产生的效应,进行对比。“没有哪个行业能够有这样大的一个量,航运经济走出低谷,可以救全球。”张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