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是什么
●居民生活区
●5A级旅游区
●国家风景名胜区
●文化遗产保护区
鼓浪屿有哪些人
●本岛户籍常住居民,约6000人
●以农村进城人员为主体的非本岛户籍常住居民,超过6000人
●游客,去年已达1136万人次,今年有可能超过1300万人次
●登记注册的226家企业和769家个体工商户
●无证经营的摊贩、野导和家庭旅馆,关联人员不少于2000人
鼓浪屿整治重点
●涉及鼓浪别墅码头等10多个与申遗要求不符、须拆除的建筑物与构筑物
●600多个占道经营摊点
●200多个无证导游
●188个无证家庭旅馆和餐馆
●140余个公房转租或公有住房改个人商业用房
●违法建设
本报鼓浪屿站记者 海鹰
核心
鼓浪屿整治
市领导与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记者了解到,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鼓浪屿整治高度重视,大力支持。3月1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作出重要批示;3月19日,市长刘可清专题研究鼓浪屿拆除违章建设问题;3月21日,副市长国桂荣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专程到鼓浪屿进行原生态调研;市公安局、行政综合执法局、工商局、旅游局等部门和思明区政府各尽其职;社会各界包括新闻媒体,给予了密切关注、有益建言和有力监督。
乱象原因——四大功能属性重叠
“如果不加整治,鼓浪屿不仅申遗无望,(还)将会真正‘沦陷’”
随着申遗工作快速推进,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鼓浪屿复杂深刻的利益纠结近期开始高密度呈现,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昨日,鼓浪屿管委会主任曹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系列操作细则将于4月颁布,对岛上的商业发展进行规划引导。
鼓浪屿综合整治,情况复杂,任务艰巨,态势敏感,“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更难”,曹放坦言,如果不加整治,任其泛滥,鼓浪屿不仅申遗无望,而且直接干扰居民生活,影响旅游品质,破坏人文价值传承,鼓浪屿将会真正“沦陷”。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鼓浪屿已由单一的居民生活区,发展为居民生活区、5A级旅游区、国家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保护区。而四种功能属性在仅有1.88平方公里的鼓浪屿上完全重叠,正是小岛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
曹放表示,四大功能属性完全重叠必将导致管理协调难度加大。鼓浪屿作为居民生活区,要求有完善的教育、医疗、就业、平价商贸和市政环卫设施的综合配套以及宁静祥和的环境;而国家风景名胜区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则要求严格的保护。但旅游业的发展却势必激起旺盛的人气和巨大的商业冲动。“本土居民的生活保障、风景名胜区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要求,必然与淘金者最大化的利益追求产生严重冲突。”
整治艰难——三大难题挑战严峻
“向莆、厦深高铁即将开通,游客量势必持续呈井喷式爆发”
鼓浪屿面临的难题是整治艰难。曹放分析,深层次原因是存在着三大难题。
首先是加强社会管理与维护社会稳定的难题,管理缺位必将使各利益主体受损,依法管理又势必触及某些个人与团体的利益,随时引起强烈反弹,甚至群体性事件,因而影响社会稳定。
二是旅游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难题。游客暴增以及由此引发的巨大商业冲动,势必超越文化遗产保护区的负荷承载能力,严重损害建筑、园林、水面、步道、空气等文化景观、自然环境。向莆、厦深高铁即将开通,鼓浪屿游客量势必持续呈井喷式爆发。
三是城镇化进程与农村人口融入的难题,据统计,鼓浪屿上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已达6000人,这样的人口结构与人口素质对鼓浪屿高尚、优雅、精致的文化传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突破难题——探索建立公共治理机制
“正委托机构论证,以确定符合鼓浪屿情况的年客流总量”
面对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曹放表示,正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探索,谋求破解之道。
据介绍,《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从今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正根据《条例》拟定一系列操作细则,针对岛上过浓的商业氛围,《鼓浪屿商业网点规划》、《鼓浪屿户外广告专项规划》、《鼓浪屿家庭旅馆整治专项规划》将于4月颁布,对岛上的商业发展进行规划引导。
鼓浪屿目前实行的二元管理体制,在管理的统一性和效率性方面都存在问题。鼓浪屿的社区管理、景区管理、市场管理主体不同,容易出现职责不清,管理缺位和错位。曹放透露,管委会正提请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相关条例规定和现实要求,研究建立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
鼓浪屿诸多乱象,既与人口素质、体制机制相关,也与旅游客流密切相关。曹放介绍说,前些年研究机构认为鼓浪屿年客流总量以不超过600万人次为宜,目前,管委会正委托相关研究机构再次进行科学论证,以确定符合鼓浪屿现实情况的年客流总量。同时,管委会还将对鼓浪屿旅游景点布局、旅游线路安排、旅游价格设定以及预约制、预警制、限客制、分流制加快进行规划论证。
曹放介绍,从去年9月开始,鼓浪屿已开始探索建立由居民、游客、商家、政府、非政府组织、媒体六大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治理机制。目前,厦门日报社记者站和鼓浪屿晨报已创立,鼓浪屿志愿者协会正在加紧筹建,管委会在公共治理中的主要职责是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制定规则规划,组织构建运行机制,组织协调利益关系,组织提供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