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两岸经贸
“5·18”:打造两岸经贸交流的金字招牌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5-20  点击数:  分享到:
59.2K

  500多家台湾企业参展,海峡两岸旅游文化展区首次亮相,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项目成果展登场……将于18日开幕的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在两岸交流方面亮点继续频现,“5·18”在两岸经贸交流中的品牌效应不断彰显。新的一年,海交会继续开通两岸经贸交流快车道,如约在海西开启一扇通向全球财富与商机的大门。

  记者14日获悉,今年海交会主办方为继续打好“海峡牌”,改变以往普遍邀请客商的模式,有针对性地重点邀请台湾百强企业参会,同时以台湾特色食品展区、海峡两岸机电展区、国际食品展区等三个展厅2415个展位为试点,试水专业化运作。

  “海交会在台湾企业的组织上有良好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因此,台企成为新举措、好办法的实施首选。”海交会组委会主任杨斌说。

  先行,抢得发展机遇;先试,铸就金字招牌。从台湾水果首次“零关税”直航福州,到大陆首次正式从台湾引进大米,再到海关总署批准在福州设立原产地管理办公室,多项涉台先行先试政策在此间发布和实施,两岸资源要素加快集聚。

  记者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3号展馆的台湾特色食品展区看到,一座高6米的台北101大楼模型高高矗立,引人瞩目。

  中部的会场主舞台将在海交会期间上演台湾高山族舞蹈以及其他极具台湾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生动体现海交会的海峡特色。

  每一年的海交会,都是两岸民众交流欢聚的盛会。商机涌动,资本集聚,信息流和生产要素汇集,经由海交会举办的合作洽谈会、采购对接会、项目推进会等多种形式活动促进落地,成为提升海西产业的巨大动力。自1994年海交会的前身——福州国际招商月创办以来,海交会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参会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不断增多,外商项目投资、经贸交易、参展客商迭创新高,截至目前累计签约外资项目4000多项,利用外资300多亿美元。

  今年的海交会将继续突出项目对接,围绕产业链项目招商和工业园区招商。海交会带来的一大批项目签约、动工、投产、增资扩产,带动产业振兴。目前,福州市在冠捷电子、华映光电等一批大型外(台)资龙头企业带动下,重点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八大支柱产业集群。一批新型商贸业态相继落地,推动服务业态加快转型升级,正在全力打造海西现代服务业中心。

  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正在不断深化。在海交会的推动下,福州市通过建立台商投资区、闽台(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海峡两岸(福州)农业合作试验区、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涉台园区,变榕台之间的区域潜在优势为两岸经贸交流的现实优势。

  海交会的辐射效应还体现在对大陆内陆城市的吸引力上。内陆城市越来越重视“5·18”这个平台,踊跃参与,与福州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旅游、生态建设等领域展开合作。目前,福州正加快推进福莆宁同城化进程,加强与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闽东北经济协作区等区域合作,区域协作日益热络。海交会正成为一条辐射海峡西岸广阔内陆、联结海峡两岸、集聚资源要素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