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什么?
船队在印尼海域捕捞的品种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鳗鱼、马鲛等经济鱼类,这些均是厦门市民喜食的品种。
捕多少?
单船年产量预计为1200吨,今年还将有12艘远洋渔船赴印尼生产,每年将提供24000吨鱼货,将使远洋水产品的价格更亲民。
随着一声清亮的汽笛长鸣,昨天上午10时20分,8艘厦门籍远洋渔船依次缓缓起航,驶向大洋深处。首批远洋渔船离岗,标志着我市远洋渔业的正式重启。预计在明年春节期间,这些渔船将为厦门市民带回第一批远洋鱼货。
102名船员出海两年
昨日首航的8艘远洋渔船主要由厦门海顺渔业公司出资建造,长39.79米,宽7.8米,深3.9米,吨位302吨,起航后将一同驶往印度尼西亚的阿拉弗拉海进行拖网捕鱼作业。这也是我市时隔十余年来首批出境生产的远洋渔船,来自厦门及周边地区的102名船员将赴印尼海域作业长达两年时间。
船队在印尼海域捕捞的品种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鳗鱼、马鲛、石斑鱼、比目鱼、红鲷等经济鱼类,这些均是厦门市民喜食的品种。
预计春节运回3600吨
据介绍,这些渔船均是拖网渔船,单船年产量预计为1200吨,将有效填补我市远洋鱼货的市场空白,若按每吨产值12000元测算,仅单船年总产值就将达1440万元。
两年期间,捕获的鱼货将定期通过运输船转载回国内。据厦门海顺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林清介绍,第一批鱼货经过生产转载,预计在明年1月底前运回厦门,送上市民餐桌,产量预计3600吨左右。
这仅仅是起步。据了解,厦门海顺渔业公司还将有12艘远洋渔船在今年内整队起航印尼生产。20艘渔船全部投产后,每年将提供24000吨以上渔获物,满足本地市场的同时,也将使远洋水产品的价格更亲民。
链接
后年远洋渔船达百艘
高崎中心渔港将成为远洋渔港
本报讯 (记者 林雯)据统计,2012年我市水产品需求约10万吨,预计今后每年将以5.2%的速度增长。现状是,我市水产品供给不足,严重依赖外埠,水产品价格偏高,品种也受限。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林金平坦言,在海域面积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我市的养殖业只能为海洋生态保护和船舶航运产业的发展“让道”。因此,要解决鱼产品来源问题,我市急需发展远洋渔业。
据悉,目前我市还有厦门永迅远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海信天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的10艘灯光围网船正在筹建,计划前往北太平洋、菲律宾海域生产。但如果要弥补我市市场缺口,目前的远洋船队规模还只是“杯水车薪”。林金平表示,我市的近期目标是在2015年打造一支有100艘渔船的远洋船队,届时捕获量将可以满足我市市民餐桌需求的50%以上。
事实上,建造远洋渔船还只是第一步,我市的长远目标是建设远洋渔港。据市海洋与渔业局透露,未来我市拟在高崎中心渔港建设厦门第一个远洋渔业基地,将高崎中心渔港作为我市远洋渔船的“母港”,用于今后远洋渔船的鱼货上岸和后勤补给,再整合后方配套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从而建成一个完整的远洋水产品交易市场。
花絮
船员餐标:两菜一汤
一离开家就是两年,很多船员早有了心理准备。他们当中,多是从小就以海为生的“讨海人”。
在大海上,最重要的生活物资就是淡水。在停泊在高崎中心渔港的“福远渔202”船的甲板上,记者看到了满满两大桶淡水,据船长说,这些水能应付14名船员的日常吃喝,但要洗澡就比较困难了。此次前往印尼预计要9天,船将在当地靠岸补给。
尽管已经时隔十余年,但船上的生活条件仍比想象中艰苦得多。厕所大小的卧室里是4名船员的“蜗居”。不过,笔记本电脑还是摆在了年轻船员的床头,他们偶尔还能看些影片,打发时间。
幸好船员多是闽南人,饮食习惯也相当一致,“标配”是一餐稀饭,两餐干饭,餐标是两菜一汤,尽量保证一荤一素,“有肉就吃肉,没肉还有新鲜的鱼可以吃。”
负责做饭的庄亚细今年60岁,从13岁开始“讨海”,不过此前从未出过福建省。对于第一次“出国门”,他显得信心十足。“船上那么多人,没什么好怕的。”
在“福远渔202”船上,年纪最小的船员也30多岁了。对于外界认为“十分艰苦的远洋生活”,他们却十分满足,“在附近捕鱼虽然近,但收入少。去远洋一下要两年,但钱多,生活稳定。”
同步
海关边检行方便
提前为船队办手续
本报讯 (通讯员 叶明亮 陈永建 记者 汪长福)昨日上午,厦门8艘渔船组成的远洋船队举行首航仪式,赴印尼海域捕捞作业,东渡边检站提前为远洋渔船及船员等办理出境边检手续。
据了解,为确保远洋船队在港安全和快速、顺利通关,东渡边检站民警深入码头一线,实地察看远洋船队停泊情况,提前为远洋渔船及船员等办理出境边检手续,并派边检巡查艇到渔港码头海域巡逻执勤,严防无关船舶搭靠远洋渔船、无关人员偷登渔船,确保远洋船队安全。
又讯(通讯员 蒲韵如 记者 崔昊)昨天,厦门海关关员在高崎渔港为8艘远洋渔船快速办理监管验放手续后,目送其顺利起航。
由于高崎渔港为内贸码头,未设关设检,船舶停靠此港需要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单位批准,手续繁琐,需花费较长时间。
为了最大程度便利企业,助力厦门远洋渔业发展,厦门海关积极与相关部门协商同意其临时靠泊,并开辟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及时联系并指导企业,为其提前办理临时停靠及海关监管手续。起航当天派关员在船边进行监管验放,保证渔船能够按计划顺利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