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两岸经贸
厦门航运交易所六大服务 为港口发展添“软实力”
文章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09-01  点击数:  分享到:
59.2K

   【编者按】

  立于世界强港之林,发达的航运物流产业链、居前的港口排名等“硬实力”必不可少,同时,丰富、成熟的航运要素所展现的“软实力”,更说明其在全球航运资源配置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012年6月,厦门航运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又一支“中坚力量”。两年来,在交通运输部和福建省、厦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厦门港口管理局的直接领导下,厦门航运交易所秉承“立足海西,服务两岸,面向国际”的战略定位,加速完善航运服务公共平台,集聚航运发展要素,成效颇丰,为厦门港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推力。

  船舶交易、航运金融、港口服务、航运人才交流、大宗商品交易和运价指数交易……两年后的今天,厦门航运交易所的六大服务功能已经基本形成,在“筑巢引凤”的思路下,18家各类航运相关企业入驻,各类航运要素随之聚集,“一站式”服务深得航运企业好评,厦门港“软实力”得以不断提升。

  【数字】

  170%

  2013年,厦门船舶交易服务中心共完成船舶交易量52艘次,累计载重吨18.9万吨,同比增长200%;完成总交易额5.51亿元,同比增长170%,交易规模跃居东南片区首位,成为船舶交易机构中迅速崛起的新星。

  3.75亿

  2014年上半年,厦门船舶交易服务中心完成船舶交易量29艘次,成交金额达3.75亿。

  7年

  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人才引进计划将在2013年至2020年期间,聘请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专家30名、顾问20名,引进领军型人才50名,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200名,高层次专业型人才300名。

  2012年6月2日,是厦门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天,厦门航运交易所(下简称“厦门航交所”)挂牌正式运作,标志着厦门成为国内第五个拥有综合性、专业性航运交易所的城市。厦门港这座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东方名港,拉开了发展航运服务业的新时代。

  【功能齐备】

  “大单”纷至沓来

  在建设之初,厦门航交所便吸引了16家航运要素企业入驻,这些企业迅速发挥了力量。船舶交易,便是实现“开门红”的一项业务。

  2013年3月,在厦门航交所的专业化指导和有效撮合下,厦门船舶交易服务中心迎来“史上最大交易单”,成交额达2亿元人民币。

  随着船舶交易额的不断提高,厦门航交所也得到了业界关注。2013年8月,全国船舶交易市场合作与发展组织第八届年会在厦门顺利召开,这从一个侧面肯定了厦门在此方面所具备的实力与潜力。

  在这次峰会之后,相关业务运行更为顺畅。2013年12月15日,厦门船舶交易服务中心首次为我市一家航运企业的船舶出售提供包括船舶转让申请、挂牌公示、竞价组织、合同洽谈与签订、船舶交接确认在内的全流程服务。

  2013年,厦门船舶交易服务中心共完成船舶交易量52艘次,累计载重吨18.9万吨,同比增长200%;完成总交易额5.51亿元,同比增长170%,交易规模跃居东南片区首位,成为船舶交易机构中迅速崛起的新星。2014年上半年完成船舶交易量29艘次,成交金额达3.75亿。

  目前,厦门航交所已与上海航交所和浙江船舶交易市场达成合作意向,积极引进各方的专业化服务资质和技术力量,对由航交所委托的二手船舶评估、勘验、估损和风险咨询等项目提供专业化服务。

  【指数交易】

  填补功能“空白”

  扎实的筹备工作,让厦门航交所各项功能也随之不断丰富。2012年10月17日,航交所正式接纳福建南泉集团为第17家会员单位,填补了运价指数交易服务的空白。

  “所谓运价指数交易,即港航、货主企业将能够通过航交所,完成在运价指数交易市场上的交易行为。这项服务的开通,为各方规避市场风险、壮大自身实力提供了坚实基础,也进一步壮大了厦门航运交易所的要素集聚能力。”厦门航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可以说,具备运价指数交易功能,对于一个航交所来说,是一个“核心功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家航交所的影响力。

  为构建更为专业和全面的航运交易服务体系,厦门航交所主动加强与各地航运交易服务机构的互动与交流,并于2013年3月19日正式与上海航运交易所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厦门口岸航运市场规范协调和运价指数研发等工作。

  “应该看到,厦门作为两岸航运的‘桥头堡’,具备开发两岸航运指数的能力。”该负责人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运作,2014年4月2日,由上海航运交易所和厦门航交所联合编制的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简称“TWFI”)正式对外发布试运行,社会各界可通过指数变动了解当期台湾海峡集装箱运输市场价格变动趋势。

  业界评论,TWFI的发布,将全面反映两岸间集装箱运输市场供需态势与价格变化,堪称两岸航运市场“晴雨表”,为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和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间经贸往来与合作交流,加快推进两岸直航升级发展。

  【航运金融】

  服务航运中心建设

  一个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必然要有发达的航运金融服务业做支撑,全球公认的12个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它们都有发达的航运金融服务业。在成立之初,厦门航交所便将航运金融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

  “应该看到,厦门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目前在港口‘硬实力’方面已经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与先进国际航运中心相比较,厦门航运金融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厦门航交所相关负责人说,“因此,厦门航运交易所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航运资金结算等方面进行探索。”比如,在航运企业创新融资服务方案方面,厦门航交所与多家金融机构共同探讨航运基金、融资租赁等金融领域合作的可能。并与国家开发银行厦门分行签订了《共同推进航运交易与融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厦门航运企业融资、船舶(买)卖方信贷、船舶租赁融资等领域的发展。

  厦门航交所也积极吸引航运金融企业入驻,2013年3月,达信(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正式入驻,为厦门乃至全省的航运企业提供专业、一流和全面的保险经纪服务,完善航运金融服务功能。

  2013年底,厦门航交所首次启用船舶交易第三方资金托管平台,为买卖双方的交易资金进行代收代付,确保交易资金的安全,消除陌生交易之间的资金安全隐患问题,获得买卖双方的一致好评。

  【智力支持】

  提供高端人才支撑

  航运中心的建设需要依靠各种类型的人才支持。2年来,厦门航交所积极与多方合作,通过培养、引进两大途径,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

  比如,厦门航交所与集美大学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将集美大学在航运人才培养、航运发展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与厦门航交所服务航运发展的专业水平相结合,更好服务于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同时也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的空间,使航运人才培养紧贴航运市场发展的前沿。

  另外,为贯彻落实《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厦门市实施“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打造“人才特区”2013-2020行动纲要》,提升厦门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厦门港口管理局于2013年9月正式启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人才引进计划。

  据悉,该计划将从2013年至2020年期间,聘请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专家30名、顾问20名,引进领军型人才50名,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200名,高层次专业型人才300名。引进对象为具有丰富的港航经营管理经验,通晓国际航运市场规则、邮轮产业、国际贸易、国际货代和现代物流供应链等知识,能带领团队创造突出业绩,掌握关键技术或可填补国内航运特殊技术和业务领域的国内外航运业精英,努力把厦门打造成为国际化航运中心高端人才的集聚地。2013年,共有11位人员进行了申报。

  【聚焦】

  厦门航交所发展展望:

  增强内功打造平台

  助推现代航运业

  经过两年的发展,厦门航交所逐渐集聚航运要素,成为助推现代航运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厦门航交所表示,其将从“增强内功”和“打造平台”两方面入手,继续壮大自身实力与影响力。

  厦门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计划,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完善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航运融资、航运交易、航运租赁、离岸金融服务等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厦门航交所将发挥重要作用。

  航运服务

  促进航运业持续发展

  目前,厦门航交所的服务板块包括航运金融、航运人才、航运仲裁和航运发展战略研究等等。其中,航运金融对企业的服务功能最为直接,航运交易所将深入与银行、保险经纪、融资租赁机构的合作,为港航企业解决信贷、保险等金融需求,促进航运业持续发展。

  以船舶交易为例,其不仅是厦门航运交易所的发展亮点,也关系着航运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汇聚了多种航运金融服务功能。厦门航运交易所将继续做大做强船舶交易市场,延伸船舶交易产业链,提供专业化的船舶评估、船舶勘验、船舶拍卖、船舶融资保险等服务,带动航运相关产业发展。

  “整个国际航运的发展全是因为有金融与航运的结合,比如伦敦航运保险份额占70%-80%,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航运的话语权。”厦门航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而发展航运金融的关键在政策、自由度、开放度以及金融管控。”

  同时,厦门航交所将深入进行厦门船舶交易行业发展与规范研究,并争取出台《厦门市船舶交易管理规定》,规范厦门船舶交易市场秩序,繁荣船舶交易市场。据悉,《厦门市船舶交易管理规定》已被纳入厦门市政府2014年年度规章调研项目。

  搭建平台

  提升航运服务效率和水平

  厦门航运交易所作为厦门港“软实力”的体现,也要积极发挥平台服务作用。上海航交所总裁张页表示,航运交易所是中立的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航交所这个平台发布航运信息,尤其是市场信息。因此,厦门可充分利用航交所的平台作用。

  当前,建设航运交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是我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工作中确定的工作任务之一,也是航交所未来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据介绍,该平台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思维,打破传统航运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航运交易撮合、在线结算和物流跟踪等服务,创造公开透明的航运交易环境,减少交易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平台的建设是今后发展趋势,这不仅能够填补国内同行业的空白,更能进一步的提升厦门航运服务效率和水平。

  比如,厦门航运交易所还将在运价指数平台和信息化平台两方面下手,完善平台功能。在船舶交易服务平台方面,将建设包含新造船、二手船、废船买卖及船舶租赁等业务的国际性交易平台,研发船员备案管理系统,打造两岸航运服务共享信息平台。

  学习交流

  与世界知名航交所“结对”

  积极学习经验,是年轻的厦门航运交易所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厦门航运交易所成立两年来,已经与上海航运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运价指数编制、规范口岸运输市场秩序等方面建立合作。厦门航交所还与重庆航运交易所、广州航运交易所等机构建立了联系,学习交流先进的航运服务理念和业务知识,促进厦门航运服务的升级换代。另外,一些业界权威也来“传经送宝”,为厦门航运交易所的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比如,目前已举办了由上海航交所总裁张页主讲的《航运发展理念》;由亚太地区仲裁组织主席杨良宜教授主讲的《香港的海事仲裁》。主要组织的论坛有:与上海浦发银行合作举办的《FFA航运金融衍生产品推介会》;与厦门仲裁委合作举办的《航运金融发展论坛》;由上海航运经纪人俱乐部秘书长刘巽良主讲的《航运中心建设》系列讲座。

  此外,厦门航运交易所积极与世界著名航交所“结对”,并与国际知名航运交易所——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双方将在信息沟通、推广航运服务产品、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等方面展开合作。同时,厦门航交所还计划与纽约、汉堡、鹿特丹等国际知名航运交易服务机构建立沟通渠道,并争取在航运交易和航运信息方面展开合作,共同促进航运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链接】

  《东南航运》杂志读者遍布业界

  为深入研究东南航运市场和更好地为港航企业服务,厦门航运交易所与中国航务周刊杂志社合作,创办了《东南航运》杂志。该杂志于2013年3月27日正式创刊,每月一期,开辟了包括东南航讯、特别关注、热点专题、航运观察、企业天地、美丽鹭港、东南市场、海峡瞭望、以案说法等栏目,并提供人才交流、大宗商品交易、集装箱班轮船期船班等信息。《东南航运》杂志的读者群已涵盖国内业界大多数港航及相关配套服务企业,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