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明媚的阳光下,东坑湾的万顷碧波,映衬出附近高楼大厦的动人倩影。翔安的美在哪里?翔安如何才能成为典范?一场场关于美和典范的讨论,悄然展开。
作为厦门最年轻的行政区,翔安具有得天独厚的空间优势、后发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根据“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部署和“多规合一”对空间布局的调整,翔安区在全市未来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和作用更加凸显。
不久前,翔安区专门召开工作报告会,会上,市规划委翔安分局和区发改局分别作了《三规合一工作汇报》、《关于翔安区区域发展工作思路的报告》。翔安区已经形成的一个强烈共识是,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典范翔安”目标,将翔安打造成为闽南地区乃至海峡西岸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新城区。
1、打造厦门东部重大产业平台
翔安的发展,绕不开的是产业。据介绍,围绕全市构建“5+3+10”现代产业体系,翔安将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着力实施“优一强二壮三”产业发展战略,使之成为厦门东部重大产业平台,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大引擎。
创园区、建基地、树龙头、育合作社,围绕“把农民组织起来”这一思路,一项项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尝试已在翔安广袤的农村地区铺开。今明两年,翔安将有序推进生态都市农业区开发,加快建设省级农民创业园,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种子种苗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推动一批现代农业典型项目尽快动建,推促金草金线莲精深加工、如意黄秋葵酒加工、海茂对虾种苗、唐铭水培花、岩谷咖啡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而在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方面,翔安在继续支持配合火炬(翔安)产业区发展,尽快形成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等千亿产业链(群)的同时,还将加快转型提升光电电子、食品加工、贡香佛具、轻工轻纺等区属传统优势产业。
抓好企业总部会馆、未来明珠、微电子育成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引导同类产业项目集聚,成为翔安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的举措之一。翔安的计划是,依托即将建设的几个重大平台,大力发展会议会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信息消费、临空产业等。
2、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百姓富了,生态更要美。在迈向“典范翔安”的征程中,生态建设的地位丝毫不会被削弱。
如今,“生态红线”的概念,已经为厦门人所津津乐道。据称,目前全市“多规合一”划定的生态控制线,有超过五分之一的面积就是落在翔安区。
生态都市农业区的开发,在翔安将继续有序推进。此外,接下来,该区将推进大帽山至香山沿线山体保护性开发、东部固废中心生态林以及东坑湾至后村港汊等城市绿道建设,加快九溪流域综合整治、环山风景道翔安段建设。
山体保护区、溪流景观区、都市农业区、翔安工业园区、火炬(翔安)产业区、东部市级中心区、翔安新城区、翔安文教区、两岸合作示范区、航空城产业区——当前,翔安初步梳理出的十个重点发展的小功能区,也无不打着“生态”的印记。
3、让群众真切享受到发展成果
几个月前,翔安新店中心小学新校区在洋唐片区迎来了第一批学生。新校区的落地,指向的,正是这一全省最大的保障性居住区的配套功能。
在翔安区决策层的眼里,建设“典范翔安”,扎实做好民生保障无疑是一个重要目标。翔安区说,接下来,他们还将不断改善和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满足群众对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基本需求,将民生保障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城市建设发展同步起来,让更多群众真切享受到全区大发展的成果和红利。
推动33个沿海社区转产就业,加强转产就业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已经列入了今明两年翔安区民生保障的工作重点。在此过程中,该区将建立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提高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社保参保率,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快推进一批老龄公寓和敬老院的建设。
让孩子上好学,让病人就医不再难,被摆上了今后翔安社会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启动更多中小学、幼儿园工程项目,积极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深化合作办学,以及加快翔安医院、第五医院、镇(街)卫生院、村(居)卫生所等的建设,都已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