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跟一些朋友交流,他们说目前经济形势有几个特点:第一,下行压力很大;第二,下行到什么时候呢?底在何处呢?第三,同样一个数据看法分歧很大。
我首先从这点说起。我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四年前做过一项研究,我们看了一下二战以后工业化的历史,大概几十个国家都搞了工业化,只有13个经济体算是比较成功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当人均收入达到11000美元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增长速度有回落,回落的幅度30%-40%,有时候达到50%。
回头看中国经济跟他们是相当类似的,我们经历了三十多年高增长,大概到2013年以后会达到这样的回落点。
当时我们提出这个观点时多数人是比较怀疑的,因为大家感觉到中国经济增长挺好的,速度怎么能够下来呢?
最近几年中国增长速度放缓,实际上是个增长阶段的转换,就是由10%左右高速增长转入一个所谓中高速增长。这样一个共识在逐步增加,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确实逐步回落。
“新常态”符合经济规律
那么如何看这样的回落?
第一,这些回落是很正常的,也是符合规律的。我们能在11000美元的点上,是充分利用了工业化增长的潜力,某种意义上讲实际上是成功者的标志。从国际经验来看,今后几年保持6%-7%的增长,在全世界也是排在前边的。
第二,我们增长的基数目前还在继续扩大,2000年的时候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是增加1000亿人民币,因为当时GDP总量是10万亿人民币;最近国家统计局要公布2014年经济总量,大概会达到63万亿人民币左右,这样的水平上,如果增长一个百分点那就是6000亿以上。
所以,不能光看经济增长的比例,我们的底盘已经很大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就算下来一点,增长量还是很大的,我们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是没有问题的。国际上来讲也有两个指标,我们按照现价美元计算,中国GDP总量有很大可能性会超过美国,那将是在2020年或者稍后两年,我们可以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增长回落背后的变化
中国增长速度变化背后实际上是经济结构的变化,这是更具有实质意义的。以前我们是投资为主、工业为主,更多依靠出口、外需、要素的投入,但在此前两三年和今后两三年时间里,正在发生具有转折意义的变化,消费的比重已经超过了投资,其中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了第二产业。
出口增速我们过去一直说在20%以上,2013年降至3.4%。我们的出口竞争力随着要素成本、科技水平上升而有所减弱,未来每年出口增长将停留在5%-10%的水平上。另外,自2013年开始我们的人力资本已经开始下降,依靠人、土地、资本等要素投入维持增长不行了。
结构发生转变同时,我们的经济运行质量也有所提高。目前来看,我们的就业压力并不大。2005年,大概一个GDP百分点的增长吸收80万人就业,2014年吸收就业人口则达到170万,但我们的就业状况还是存在问题的。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工作比较难,另一方面15岁-59岁的人力资源总量已开始下降。
企业盈利水平也在下降。我们最担心效益会不会下得更快,从最近几年来看效益水平确实有所下降但还是稳住了。去年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速度达到10%,10月份则出现了负增长。
财政收入总体上来看财政金融风险是在加大,有些地方日子不好过。诸位来自各地,不知欠了多少银行的账?还有民间借贷。四大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已经上到1.2%了,最近几个月上得更快。
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资源环境可持续性面临很大挑战。我就搞不清楚,咱们福建这么多企业家,到了北京以后,你们什么感觉?在北京天天吸着雾霾,过去讲环境的不可持续性感觉到很抽象,现在是每天都面临这个选择。要么是刮风,这两天刮风了,前天是PM2.5达到将近500,门都不敢出了。APEC蓝那时候出现,是因为北京郊区、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内蒙一些高污染企业停工了。如今APEC那个地方还在,但是蓝已经不在了。所以北京要么是周边停产,一半以上机动车不上路,天气才能好一点。
闽商在北京创业很不容易,你们愿意到北京来,肯定北京还有很多吸引你们的地方。对气候的治理,国务院、党中央下了很大决心,也投了很大的钱,对你们来讲也是一个商机。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节能减排方面,也有很多事可做。
三只“靴子”要陆续落地
中国现在经济发展处在一个转型期,这个时期比平常问题更多。很多国家在这个时期都出现了全面危机,问题大到不可收拾的程度。中国经济总体上还稳住了,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进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看经济形势心态还要平稳一些。下面我再说说大家关心的新常态问题。
目前12月份数据也出来了,还是有下行的压力。最近三年左右经济形势一直有这个特点,上半年增长速度慢慢就疲软了,年中政府会采取一些措施,到下半年经济又开始向好,官方常用一个词叫“稳中向好”。很多经济学者又很乐观了,说中国经济即将走出谷底,走上高增长的轨道,但实际上就那么几个月时间,又掉头向下。
我们的观点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国经济有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过程现在并没有结束。这个过程只要不结束,经济下行压力始终是存在的。中高速增长的底在何处,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因为还没有触底。
可能有人会问,中国经济什么时候才能触底,底在什么地方?我们有一个分析的框架。中国经济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我们把复杂问题可以简单化。中国经济高增长主要是依赖于高投资,主要是由三块组成:基础设施过去几年大概占到总投资的20%到25%,房地产占到25%左右,制造业投资占到30%以上。这三项合起来,可以解释中国投资增长的80%到85%。
其中,制造业投资又直接依赖于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所以我们是这样的分析逻辑,中国高增长要触底、高投资要触底,通俗说就是三只“靴子”要陆续落地:第一只靴子是基础设施投资,已经落地;第二只靴子是出口,也已经落地;等房地产这只靴子落地以后,中国高投资就触底了,中国高速增长就可能要触底了。
房地产出现历史性拐点
很多闽商在北京做房地产,房地产这只靴子怎么落地呢?现在出现的拐点是周期性还是历史性拐点呢?
房地产界很有名的人物说这是周期性的,2015年9月份以后就会朝上走了。我们的观点很明确,是历史性拐点。我们有这样基本的判断:构成房地产投资90%以上的是住宅投资,2014年已达到1200到1300万套住房这个历史需求的峰值。城镇住房历史需求峰值达到以后,基本上整个投资和房地产增长就是逐步回落的过程。
第二个问题是房地产回落和房价的关系。未来房价是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房地产价格从来没有全国统一的市场,是区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