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普华永道:63%中国消费者用手机付款 超全球两倍
文章来源:和讯网  作者:张姗姗  发布时间:2015-06-02  点击数:  分享到:
59.2K

    6月1日,普华永道发布《2015 年全零售:零售商与变革的时代》研究报告。报告称,尽管全球范围都存在对于金融安全性的顾虑,63%的中国消费者还是更加愿意在手机应用程序中保存个人的付款及收货信息,而这一数据是全球比率的近两倍,全球为33%。

  据普华永道全球报告显示,尽管有68%的全球受访者表示他们在门店浏览商品最终却决定网上购买,有70%的受访者表示正好相反:在网上浏览商品却决定在门店购买——即“逆陈列室现象”或“网络陈列室现象”。因此,虽然门店可能充当了陈列室,让客户先触摸和感受商品,然后在线上购买,但网店同样是另类的陈列室,让消费者从中研究和比较价格,然后到门店购买。

  对此,普华永道中国零售及消费品行业主管合伙人王笑表示,数字化和实体的界限,对于消费者而言变得越来越模糊,零售商需要提供更具品牌代表性的凝聚消费者的方式,例如实时个性化的服务,用以创造差异化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回归。未来的实体店将能够通过技术把点连成线,从而提供更优越的购物体验——预测和超越用户需求。全球范围的零售商已经在试验店内数字化互动,而中国消费者对于店内的数字化显示出更大的偏爱。

  尽管全球范围都存在对于金融安全性的顾虑,63%的中国消费者还是更加愿意在手机应用程序中保存个人的付款及收货信息,而这一数据是全球比率的两倍(33%)。

  报告还称,有能力跟踪消费者的整个购买进程(从商品认知到交易)一直是营销者的追求。移动支付或移动钱包常常被认为是跟踪技术的一个解决措施,而中国可以说是移动支付领域的领先国家。能够在零售商实体销售点运用这些移动支付服务(通过NFC近场技术、二维码或声波)令这一零售模式变得十分强大。从而,品牌商和零售商首次能够在线上营销投资和店内交易之间形成购物闭环。

  普华永道中国零售及消费品行业合伙人汪颖表示,中国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市场的迅速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务院提倡营造一个更统一有序、安全可靠及宽松的市场环境。相关政策层面,短期而言,部分消费品关税的降低和消费税改革将为零售商的定价战略带来调整空间。就长期而言,“一带一路”契机下,中国零售消费品行业将面对沿线的东盟、俄罗斯印度新兴市场。零售商应及时回顾自身的商业计划,整合线上线下渠道,以便在新的形势下掌握先机。

  此外,报告还指出,90%的中国消费者表示在社交媒体中与他们喜爱的销售商的互动已经驱使他们购买了更多产品,相比全球受访者,这个比例只有62%。“社交媒体已成为中国购物的一种日常模式,相比任何其他国家,在中国,社交媒体对于消费决定具有更强的影响力。由于消费者更信任这些来自社交渠道的分享信息,零售商应该在此方面投入更多,将社交参与转化为销售行动。为了在零售大环境中与时俱进,零售商必须满足消费者对于创新的欲望,” 普华永道中国数字化管理咨询业务总监詹文陶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