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期中美达成的联合声明,中国将大幅增加自美采购农产品、能源产品等。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5月23日对媒体表示,从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出发扩大进口,将是中国长期坚持的政策。中美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中美贸易有很大的潜力,中方欢迎优质、有竞争力的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而言,主动扩大进口的行为不仅是“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对于正在从经贸大国走向经贸强国的中国而言,扩大进口也必将助推外贸转型升级,加速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转变,从而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加速实现提供全新动力。
进口和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双翼”,皆为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价值创造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进一步积极扩大进口特别是加强高新技术、高质量产品和高附加值服务的进口,有利于弥补国内资源缺口,优化国内要素结构,增加国内的有效供给,推进高科技领域和新经济创业创新,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转型的重要杠杆作用。
主动扩大进口国内较为稀缺的核心资源,可以突破要素供给的瓶颈;主动扩大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可以发挥技术溢出效应,整合与提升自身原有优势,吸引高质量外商直接投资;主动扩大进口带来技术创新,可以大幅节约研发成本,有效发挥技术进步的传导机制,激发国内企业创新能力;主动扩大进口更多高技术中间品,可以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增强“中国制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动扩大进口更为先进的、技术含量更高的服务,可以有效突破国内要素供给的制约,对制造业形成良性的整合、集约和传导机制。
长期以来,具有显著技术外溢效应的资本品进口在货物进口中的比例很低,导致我国在许多核心产品制造研发领域的实力和水平不足。通过扩大进口含有高技术的机器设备和中间产品实现技术扩散,能够加速提高生产产品的技术层次,在实现国内技术进步中不断提高生产率来扩大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赢得外贸竞争的新优势。因此,在自身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对于加快我国的科技进步、推动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出口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结构仍不平衡。中国服务贸易在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方面较为薄弱,导致我国整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当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越来越依赖于作为中间投入品的服务质量的情形下,更多更为先进的、技术含量更高的服务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制造业和经济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发展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
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越高,其包含的知识、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就越高级,则必然要求制造业投入更高级的要素或迫使其不断进行技术、管理等创新与之匹配而推动更为集约化的发展。因此,扩大具有高溢出性、高关联性,有助于推动自主创新的服务产品和高端服务环节的进口,注重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提升与高级生产型服务业FDI之间的互动,是充分利用全球优质服务业资源带动我国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于我国制造业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正确选择。这对目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国而言是一种新“路径”。
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前景应该是由一国长期供给前景来确定的。“主动扩大进口”既可以增加国内优质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推动生产要素从引进、培育到释放的战略提升,又能实现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更强传导作用,为国内产业转型注入更多竞争活力,助推制造业和服务业跨入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可以说,从“以出口为导向”向“主动扩大进口”的历史性转变意在实现对外贸易中进口与出口的“比翼齐飞”,这是中国对外贸易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更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包容性、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