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厦门
招商引资政策——火炬高新区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4-30  点击数:  分享到:
59.2K

 
         厦门火炬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为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跨岛发展的战略部署,高新区积极融入国家高新产业布局,围绕厦门千亿产业链群规划,构建海峡西岸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当好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主力军,现已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电力电器、软件与信息服务、微电子与集成电路、LED六大重点产业已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支撑起富有活力的园区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和数字文化创意等新兴特色产业生机勃勃。31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在此安家,7000多家企业在此汇聚。
 
六个重点产业情况:
(一)平板显示产业:厦门首条千亿产业链,高新区第一大产业。涵盖玻璃基板、面板、模组、液晶显示器、整机等领域,覆盖平板显示产业上、中、下游,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群)布局,在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产业细分评价中排名第一,面板及模组出货量位居全国第六。
代表企业:电气硝子、天马微电子、友达光电、达运精密、冠捷科技、宸鸿科技、宸美光电、祥达光学、光莆显示、弘汉光电等。
(二)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作为厦门市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主要承载地,高新区培育和聚集了一大批软件、信息消费、北斗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动漫游戏、智慧城市与行业应用等领域的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拥有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军产业园区、中国优秀软件园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园区等一系列字号荣誉。厦门软件园成长性全国第一。
代表企业:美亚柏科、美柚、美图、易联众、三五互联、吉比特、巨龙软件、翼华科技、海迈科技、智业软件、南讯软件等。
(三)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厦门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火炬高新区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资本项目合作、专业平台建设、人才体系构建,并坚持财政持续投入、配套接续跟进、本土孵化培育等多环节共同发力,已初步形成覆盖芯片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与材料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五。火炬高新区成为全国十大集成电路优秀产业园区。
代表企业:联芯、三安集成电路、紫光展锐、美日光罩、瀚天天成、全磊光电、优迅芯片、星宸科技、凌阳华芯、澜至科技、元顺微电子、信达物联、盛华电子、海芯科技和鑫天虹科技等。
(四)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这是厦门火炬高新区的基础产业,也是向其他支柱产业渗透与融合绩效最好的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计算机整机、数据存储设备、手机、手机镜头、微电机、柔性电路板、蓝牙及无线接入设备、定位导航、传感器等产品为龙头的一批集成制造企业,产业整机、服务器及监视器出货量位居全国前列。
代表企业:戴尔、雅迅网络、华联电子、兴联电子、建松电器、松下电子、玉晶光电、弘信电子、美图移动、普瑞特等。
(五)电力电器产业:以“国家火炬计划厦门电力电器产业基地”为载体,以龙头项目为聚集内核,聚集一批科技含量高、专业配套能力强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压开关柜、继电器、不间断电源系统、配电零/套件等环节,规模在全国电工行业输配电领域居于前十。
代表企业:ABB开关、ABB低压、ABB高压、ABB电气控制设备、施耐德电气开关设备、施耐德电气信息技术、华电开关、科华恒盛、麦克奥迪电气、许继电气、明翰电气等。
(六)LED产业:厦门是首个国家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而高新区LED产业一直是厦门市LED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在芯片、外延片细分领域产能规模居于全国前列,基本覆盖形成材料、芯片及外延片、封装、应用产品等产业链环节,LED产业芯片出货量全国第一。
代表企业:三安LED、开发晶照明、乾照光电、晶宇光电、光莆电子、华联电子、强力巨彩、朗星、格绿能、利胜等。
 
七个新兴产业情况:
(一)人工智能产业:涉及领域包括智能数据应用、智能识别系统、智能交通、智能教育、电商客服机器人、智能医疗系统、智能旅游等多个层面。相关机构分析表明,火炬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影响力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列前八。
(二)大数据产业:重点发展数据的识别与获取、数据的归集与分析、数据的终端与应用。
(三)云计算产业:重点发展云储存、云计算、云安全。
(四)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国家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基地,重点在动漫游戏、数字传媒、影视制作、创意设计等领域,充分借助资本力量,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形成科技+创意+内容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五)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生物新医药、医疗与健康三大产业技术领域,实施关键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化。
(六)新材料产业:重点开发碳化硅、石墨烯、应用钨系列产品、碳素纤维复合材料、膜材料及组件、功能高分子材料、半导体发光材料、生物工程材料、环保型海洋防腐蚀材料等。
(七)新能源产业:逐步在太阳能光伏、生物燃料、水处理、环保设备等细分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代表企业:云知芯、瑞为技术、唯你网、未名医药、麦克奥迪医疗、瑞声达、清源科技、瀚天天成、烯成石墨烯、中船重工725所、三维丝、金鹭特种合金、吉比特、4399、翔通动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