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个新兴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国际合作机制成立以来,金砖国家双边和多边合作得到显著发展。中国是“一带一路”的首倡者,也是金砖国家机制的重要成员。发展金砖国家间合作与交流,实现金砖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发展,对于促进“一带一路”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现金砖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发展意义重大。
有利于发挥金砖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亚欧互联互通,同时对非洲、拉美等其他地区开放。从地理位置来看,金砖国家正处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东西南北四条辐射线上,是“一带一路”沿线互联互通的重要依托,是连接中国与众多国家的纽带。加强金砖机制与“一带一路”对接发展,有助于发挥金砖国家在“一带一路”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
有利于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感召力。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则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两者宗旨相融、理念相通。实现金砖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发展,能大大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感召力。
有利于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吸引力。近年来,金砖国家在经贸合作、战略沟通、人文交流和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合作取得突出成绩。在业已实现的良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金砖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发展,能够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有益范例,产生重要的吸引力和示范效应。
然而,实现金砖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障碍。
造成这些障碍的主要因素有:部分成员间政治互信不足。政治互信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南非、巴西等国关系发展迅速,高层交往频繁,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合作,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政治互信日益发展。然而,在缺乏互信的情况下,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却产生了偏差,将多项“一带一路”具体规划如“中巴经济走廊”等视作对印度的威胁而不是机遇,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消极。
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不同。金砖国家虽同属新兴经济体,但各国在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上的差异较大,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处于不同地位,使得各国在产业方面既有合作潜力也有竞争关系。如,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但近年来在经济上偏重于资源性产品的输出,巴西与俄罗斯在资源输出方面具有较大竞争性;近年来印度积极发展制造业,其制造业增加值在金砖国家中仅次于中国,这将与中国在中低端制造业方面形成较大竞争和替代关系,部分西方媒体炒作的“龙象之争”可能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金砖各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容程度不同。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金砖各国也提出了各自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俄罗斯提出了“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印度提出了“印度次大陆经济合作协议”、“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亚非发展走廊”计划。虽然俄罗斯与中国达成了“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共识,但也存在一定的交叉和竞争关系;印度则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对自身发展战略的威胁,并希望通过最新提出的“亚非发展走廊”计划抵消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提升。
金砖国家地缘关系不够紧密。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金砖国家在地缘结构上联系不够紧密,特别是巴西远在拉丁美洲,南非在非洲的南端,横跨东西半球。相距遥远的地理位置成为两国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阻隔,使得其虽然对“一带一路”倡议响应热烈,但有效融入还尚待时日。印度处于“一带”和“一路”的交汇点,中国对印度具有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在双方政治互信不足的情况下,地理上的劣势更加剧了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警惕心理。
显然,我们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促进金砖机制与“一带一路”的对接发展。
提升政治互信,夯实对接发展的政治根基。首先,密切高层交往和机制性交流,加强金砖国家间战略沟通,推动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尤其是应积极争取金砖各方在金砖国家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上对“一带一路”增加正面肯定,增强“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道义性和合法性。其次,进一步加强国际治理、反恐、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相互合作,通过多次合作,积累相互信任,破解国际关系中的“囚徒效应”。最后,建立健全金砖国家间重大政治、军事行动的相互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双边和多边各层次工作小组机制,建立多层次热线电话机制,妥善管控和处理分歧与敏感问题。
深化经贸和金融合作,强化对接发展的经济动力。首先,推动金砖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加强金砖国家贸易合作机制建设,共建经贸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完善双边、多边贸易的合作机制,逐步达成有一定约束力的协议,减少合作交易成本,缓解贸易摩擦。其次,积极拓展金砖国家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领域,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合作,加强知识产权和经济技术合作。最后,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加快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建设,推动金砖国家达成相互贸易中实行贸易本币结算协议和贷款业务,带动金砖国家资本流通。
促进基础设施合作,优化对接发展的硬件条件。在交通基础设施合作方面,要推动金砖国家在陆路交通、港口口岸、航空平台方面的合作,形成畅通稳定的“一带一路”交通运输网络。在能源基础设施合作方面,要加强金砖国家能源通道建设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在通信基础设施合作方面,要加快推进金砖国家的信息通道建设,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区域通信干线网络建设,大幅度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打造畅通便捷的信息丝绸之路。
加深人文交流,厚植对接发展的民心基础。加强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主题,也是金砖国家机制稳定发展的心理基础。为此,应把发展金砖国家间教育及文化交流放在突出位置,扩大留学生的规模,加强青年学生之间的友好往来,鼓励金砖国家积极开展各界学术交流、合作论坛、文化年等交流活动,促进各国文化包容互鉴;大力推动金砖国家旅游合作,推动签证的便利化,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旅游路线,促进人民之间的直接沟通和了解;还应加强金砖国家在科技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促进金砖国家相关领域事业的发展,使各国人民共享科技、医疗卫生进步的福利。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